Quantcast
Channel: Chinasource Recently Added Resources
Browsing latest articles
Browse All 57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赴美留學的挑战、荣耀与展望

时间一晃而过,如今的我与三年前相比已变了很多。我在美国留学的经历与體验已足以让我回首往事,并思考是什么让我逐步地改進,又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许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天真的准留学生,心中只怀着遠赴异国学习的梦想,却没有任何该方面的经验或对自己未来情况的展望。能在本文中分享我对出国留学并在国外念高中的一些看法是我的荣幸。若我的故事能在任何方面使未来的留学生受益,我将感到莫大的愉悦。...

View Article



聆听来自神州大地的对话

华源协作的同人很高兴推出一名为"中国教会之声"的博客。 (Chinese Church Voices) 博客的宗旨在给不谙中文的朋友一个平台,让他们透过聆听国内互联网上信徒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中国教会所面对的问题。信息来源包括官方及家庭教会、領袖和平信徒,我们翻译国内信徒所写的讲道、文章、博客和微博。...

View Article

目标的缺失和自由的缺位

施非...

View Article

用心思考:后现代主义在中国

傅邦宁 在笔者入读研究院的年间,后现代思潮正席卷学术界,Michel Foucault 和Jacques Derrida 两人 (译注:廿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 当时风头正劲,正所谓独领风骚。在努力发音,企图正确地读出他们 (和其他后现代哲学巨星) 的名字之际,同学们倒不忘以虚拟讨论方式对权力游戏译码,又透过对古典文学的解构,试图释出文本所隐藏——但在文本和现代评议员相互角力下才显示出来——的新意义。...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牧养中国留美中学生 守护他们的心灵

在进入一个新国家的过程中——从东方到西方,从熟悉到陌生——一般青少年在面对年轻生命的诸多挑战时,要担负更庞大的压力。在这转折关头,谁愿关心和提供指引?本文作者从学校,寄宿家庭,教会和教会机构的角色,探讨它们可如何为这些青少年减轻压力,帮忙他们过渡转变,同时掌握机会向他们传扬福音。...

View Article


渴求信仰:中国城市人的后现代信念

霍尔曼 1976年毛泽东的死常被视为中国现代史的分水岭,而实际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确因而经历了大改变。邓小平上台后在1978年末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所谓「邓小平理论」成了当时中国政治生态的主要思想基础。据说邓小平曾说「致富是辉煌」的,这是他理念里的一个主干信条,也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意愿。...

View Article

海星与蜘蛛

傅邦宁 去年秋天笔者出席了一个以 "海星展览" 为主题的年会,其中的参与者悉数为商界及非公营机构的领导人。大会的主题构思取自《海星与蜘蛛:无领袖机构之恒久冲劲》(The Starfish and the Spider: The Unstoppable Power of Leaderless Organizations, by Ori Brafman and Rod A....

View Article

本土化宣教运动现况分析

真实的中国宣教士   所谓「回归耶路撒冷」(Back to Jerusalem〔BTJ〕) 运动,自九十年代中期再出现后——虽然见诸文字的讨论和报道并不广泛——却在各式公开及闭门会议中引发纷纷议论。华源协作2006年的春季季刊,将整期篇幅全数投在该议题上,堪称为最详尽的报道。 即使在早期,为数甚多的中国教牧及研究人员——根据个人经验及推论——就已公开质疑该运动的宣告,因为他们说已差遣 (或可差遣)...

View Article


本土化宣教运动 历史的回顾

在探讨中国本土化宣教运动 (Indigenous Mission Movement〔IMM〕from China) 的历史前,我们须对一些名词作出说明,下一个较为清晰的定义,免得过于含糊及流于口号。有三个基本概念我们必须加以区别,就是:「福音出中国」,「福音出中华」,以及「福音出中原」。 福音出中国 指基督的福音来自两岸四地...

View Article


本土创作中国教会传道训练教材: 个案研究

陶更生 八十年代中末期,笔者本人是初出茅庐的传教士,当普世教会和中国教会关系重新建立时,我很好奇主在神州大地的工作,中国信徒被逼迫的程度之深以及浴火重生后中国教会的成熟度令人诧异。 我記得一次與國内同工的对话深深影响了我的宣教观和对中国教会的印象。一位国内传道在代表同儕发言时這樣說,"在受磨难的年代里,有一个问题不断地在我脑海里出现,'为什么外国来的宣教士没教我们怎样受逼迫?'...

View Article

服事后现代族群 ── 一个北美华人留学生事工的管见

潘儒达 哥林多前书9章26节中保罗提到为要救些人,他'向甚么样的人就作甚么样的人。'这不是指为了适应传福音的对象而改变福音的本质,而是适切的调整福音的策略以针对不同的受众。一代一代, 文化思潮不断的发展,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世界观,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更影响人对福音的态度和观感。...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教育事工的伙伴

中国的教育制度备受批评,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倡议改革者大不乏人。在厌倦一个专注背诵和强记的教育制度之余,家长们日益渴求一个包括品格培育和课外活动的全人教育制度。填鸭式教育只为学生的「高考」(大学入学试) 作好准备,并不传授批判性思考能力予莘莘学子。...

View Article

改变国家民族的宽广宏范的世界观

唐金宁 本人工作的机构在全球各地与许多不同性质的组织配搭合作,其中有学术界的、商业界的、民间团体、宗教性的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社群企业。我们装备在这些领域中工作的人,让他们在个人的范围里发挥影响力,以图可以改变社会,改变国家。 首先我们必须扪心自问,究竟要做些什么才能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答案是我们需要拟定一些整体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我们也需要知道怎样彼此配合,来完成这个任务及目的。 有...

View Article


影响中国NGO与社会企业的法治与政策走向

刘澎 中国国内的NGO与政府的关系主要分二类:第一是与政府关系良好型。这类NGO主要是正式登记的"民间组织",具有合法性,绝大多数属于体制内的机构。 第二类则是与政府关系微妙、不确定、有张力。这类NGO主要是那些众多的未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它们无法依据现有的官方NGO定义在中国成立。在现行法规设定的高门槛面前,很多组织选择工商企业注册的方式,但因此也难以享受民间组织应有的税收和政策优惠。...

View Article

异象或高傲 我们以何相传?

王安之 今天的中国福音事工正面对一个奇妙的转变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同时,也令人兴奋:各地教会大发热心,在向同胞传讲福音上毫不气馁… … 。至于方法是否全然适切,信息是否极度清晰,固然有其可商榷之处,但和当今西方教会的福音工作果效相比,上帝奇妙的祝福是显而易见的。...

View Article


岂只是一个卷标! 从「回归耶路撒泠」到「本土化宣教运动」

福音传入中国至今已经206年了,大约十多年前,开始有人谈论中国何时会成为宣教大国,成为普世宣教的超级巨星。福音「回归耶路撒冷」(Back to Jerusalem〔BTJ〕) 运动当此之际应运而生。世界各地的教会和信徒从中捕捉到这样的信息:...

View Article

在中國的非牟利机构

傅邦宁 今天的中国,急剧锐变。其中,三个因素深深地影响福音事工在中国扮演的角色。 首先,中国政府对外国的非牟利机构,愈来愈不信任,令部份机构被迫缩减运作规模或放弃部分工作的地区。虽然大部分非牟利机构及支持它们的人,都是怀着善意,但是中国领袖却视它们为政治竞争的威胁。...

View Article


公然的信仰:中國城市基督徒與公民制度參與

马丽 背景 中国社会在1949年之前,政治、社交、以及启蒙期的民间团体是平步共存的。譬如:从一些个人的回忆录和教会历史的记载中我们知道,当时当权的政府一般来说不反对宗教信仰,甚至在领导和军方阶级中有不少接受过洗礼的基督徒,因此城市里的居民能享有某些政治和信仰上的自由。而在乡下地区,一般行政通常由所谓的地绅,依据当地的习俗和道德标准来管理。由此可见当时是有一个活泼的公民社会。...

View Article

体制外的教育模式的发展

乐文 教育体制应当发展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理应比电动玩具更吸引人。应当要令孩童在学习中以进步为乐。这理想是体制外教育模式吸引许多重视子女教育父母的原因。经济急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父母有能力负担体制外的教育模式。 过去六年来,体制外教育模式有新的发展。笔者注意到许多正面的发展,这模式的需要也日益明显。 中国体制外教育模式的情况:分析...

View Article

中国的教育:从崇高到低俗

傅邦宁 高等教育所带来的期望大不如前。长久以来,接受高等教育等于高薪,稳定工作的保证,可是近来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数字正是不断上升。直至去年秋季,于2010年的大学毕业生有四分之一还没找到工作。 另外一个事实就是有更多的人意识到中国教育制度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相比高考人数下降,出国求读大学的人数从2004年到2009年间跳升3倍有多。...

View Article

中国的庞大数据

傅邦宁 最近在某航班上翻阅航空公司的杂志,看见一张图表,开列了自1960年至今全球人口增长的走势。从六七十年代的2+% 至今日的1.1%,增长速度整体放缓,是显而易见的事。...

View Article


中国的在线信徒群体

周寧 中国的网民数目是惊人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道 (2012年6月底发布的半年刋),中国网民数目高达5.38亿人 (注:时至今日,可能已超过6亿)。 其中3.88亿人 (72%) 使用流动电话上网。社交媒体的用户更是大幅度跃升,过去数年单是一个平台——新浪微博 (Sina...

View Article


中国教会的出路 - 儿童 / 青少年信徒的牧养与关顾

袁纳德...

View Article

中国教会将要面对的明天

以斯拉金 这是我的荣耀到这里来讲。我是在北京牧养锡安教会,也在神学院的工作。...

View Article

中国教会中的见证与关系

在近期刋登于华源协作网页中的一篇文章,是由作者活水撰写的;他是一位学者及一直研究宗教运动; 在该文章中他就探讨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角色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批判。 活水的观点与许多西方观察家的观点大有不同,他认为中国教会未来的兴旺,不在于政府政策的改变,而是在于教会本身展示其在社会中的价值以确保它持续的生命力。 活水称,当教会能成功地这样做时,政府将没有选择地要承认教会被公认的角色。 "...

View Article


中国与全球教会

傅邦宁 本期期刊的文章主要是从去年在中国大陆的基督教领袖和在该地区的几十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的聚会中采集。这些领袖们分享他们对中国教会的将来的愿景,与会者一起讨论在中国境内和境外的基督徒如何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一起服侍。 从至少三个角度,中国的教会于未来的几十年里必将在全球的基督教扮演重要的角色。...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华留学生—服事的机会?

本文原文首发于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an Opportunity."  我的巴基斯坦朋友问我:“我可以去看看你的教堂吗?”我愉快地带他与我同往。他听了英语的圣经布道,从我的iPhone手机上读了乌尔都语(Urdu)译本的圣经经文,并用汉语问了我一些问题。在我的第一篇文章中,我讲到了在华留学生的人数和多样性。[1]...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华留学生——前路该如何走?

本文原文首发于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the Road Ahead." 在我之前发表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国际学生事工(International Student Ministry (ISM))在中国的巨大需求和战略机遇。[1] 但是谁来向他们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谁来训练他们做耶稣基督的门徒、谁来装备他们去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呢?前路又该如何走呢?...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华留学生一群未能听到福音的“散居者”

本文原文首发于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An Unreached Diaspora."...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中国国际留学生事工香港会议篇

在2018年年末的两天里,来自大陆多个城市、香港及海外的三十位朋友聚到了一起,来寻求上帝在中国的国际留学生事工的指引。与会者中有牧师(包括中国大陆的牧师)、教授、校园事工的同工、国际团契友人、宣教机构以及国际留学生。与此同时,香港的东道主们也在探索着怎样在自身的背景条件下,使留学生事工的这团火烧得更旺更好,以及怎样在这个事工中最好地协助大陆同工。...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中国国际留学生事工的诞生

本文原文首发于  "The Birth of ISM in China: Is This God’s Timing?" 上帝正在怎样带领中国的教会开展本土的国际留学生事工(ISM)? 在 2018...

View Article
Browsing latest articles
Browse All 57 View Live




Latest Images